来源: 中安在线宣城频道日期:2021-09-18发布人:admin已浏览:245
近年来,宁国市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按照“三治融合”的社会治理,创新构建了村级组织治理、基层协商治理、“微权力”治理、新型社区治理、文化生态治理的“五维共治”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新模式,深入推进信访制度改革,积极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主动回应群众诉求,及时处理矛盾纠纷,努力将群众诉求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从源头减少信访矛盾纠纷。
建体系,强治理,全力构建“五维共治”。建成了“老乡说事会”“百姓说事点”“阳光议事厅”等一批基层治理平台,从群众关心关注反映的具体问题切入,变“管理”为“服务”,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引导和鼓励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让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治理的作用,积极引导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完善了信访与司法、行政对接机制,实现涉法涉诉信访事项精准分流,实现信访事项“分得清、导得出、办得好、结得了”,最大程度避免“程序办结、事未化解”,最大限度减少信访群众等待时间,不断提升信访群众满意度,同时建立专业律师参与信访矛盾纠纷、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调处化解等机制,充分发挥律师在基层协商民主中的作用。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建立健全岗位与职权事项运行环节相对应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一次性把群众诉求弄清楚、一次性把矛盾症结找准确、一次性把政策法规用到位、一次性把解决方案定合理、一次性把诉求请求办满意”,让初信初访群众“最多访一次”,并聚焦代表性、涉众型信访问题,深入研究分析其发生根由、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工作、完善政策的建议。构建了“市委-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功能性党支部-党员楼道长-党员干部联户”六级组织基层治理体系,组织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工作服务体系,各级干部职工主动走访入户收集群众反映的相关诉求,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将深化信访领域乱象治理行动纳入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通过宣传引导、典型案例、依法打击等方式,营造依法文明有序信访氛围,同时推进信访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对信访失信人员的综合惩处力度,在全社会努力形成“合理诉求得到妥善解决,不合理诉求受到社会谴责,违法行为将受到追究”的舆论导向。
转方式,畅渠道,全力打造“阳光信访”。坚持党政领导定期接访,每周2名市党政领导接访、每月2次市党政主要领导接访,特殊情况市分管领导随时接访;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每周一固定接访常态化,把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当地、隐患消除在萌芽。在政府网站、宁国论坛等媒体开通了网上信访投诉平台,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网上信访,网上信访占比逐年提升,同时推动网上与网下融合、网上向“掌上”延伸,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把群众通过写信、走访、网上投诉等方式提出的所有信访事项全部纳入系统,实行网上受理,落地办理,全程公开透明,接受群众评价监督,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进更高水平的“阳光信访”。按照“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环境友好、服务便民”的原则,在全省率先完成县级人民满意窗口创建工作,2018年该市信访局被列为全省信访人民满意窗口创建工作现场会观摩点。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化解信访问题,组建了信访事项评议(听证)团,将听证范围由“事中处理”向“事前预防”延伸,将疑难信访事项借助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化解,近三年来通过引入社会力量,推动了100多起疑难信访事项化解。在全省率先建成县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并被省委党校列为全省创新社会治理现场教学点。
明责任,重督导,全力打造“责任信访”。通过不断实践建立了信调中心引导接待登记受理、信访事项转送交办、矛盾纠纷事项调处化解、诉讼服务事项办理、行政争议调解、日常管理规范及工作考评办法等一系列规程,为进一步顺畅信访件办理流程、迅速有效化解等问题。建立信访工作联系点制度、信访工作首访责任制、大厅坐班值守制度等相关制度,督促和规范相关责任人履行工作职责,切实把群众反映的合理合法诉求第一时间解决好,近三年来带案下访、上门走访200余次,走访群众400多人,协调化解重点信访事项150余起。联合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办室,对乡镇(街道)和个市直重点责任单位开展信访工作督导,取得了良好成效。
依法治,明秩序,全力打造“法治信访”。将每年5月作为信访工作集中宣传月,充分利用展板、橱窗、LED显示屏等载体和信访接待场所,全面宣传《信访条例》和新修订的《安徽省信访条例》及诉访分离、依法逐级走访、网上信访、依照法定途径分类处理投诉请求等法律政策规定,提高群众知晓率,促进全民倡导依法有序信访氛围形成。根据群众反映诉求进行甄别分类,汇编成了《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简明清单》,按照纪检举报、涉法涉诉、行政职责、矛盾纠纷、信访诉求等5类拟定分类处置意见,分别导入相应的途径依法办理,不是信访途径包揽;结合职能调整划转、法律法规更新和日常实践纠错,季度动态更新,同时为方便来访群众导访,结合《简明清单》研发了“矛调中心导访系统”,来访人通过触屏机可以自主查询所反映问题适用哪项法律法规和法定办理途径,在完成导访的同时也加强和提升了来访人通过法定途径办理投诉事项的法治思维和意识。将法院民商事立案、诉前调处、行政争议调处、行政复议等功能室已入驻信访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公、检、法的信访室在“中心”前台已设立接待窗口,把住诉法分离的“第一关口”,对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统一甄别和准确分流,快速导入相应司法程序依法有序办理;属地、责任单位和信访部门主动发挥好党的群众工作优势,积极做好涉法涉诉事项依法终结后信访人的教育疏导、矛盾化解、帮扶救助等工作。依据“三到位一处理”原则,改革信访工作制度,按照“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的要求,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石祖星)
冀ICP备17021791号-1  版板所有:廊坊为人民服务网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裕华路226号
联系电话 :0316-1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