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6+X”创新信访新举措
来源: 本站日期:2016-07-26发布人:admin已浏览:1263
永城市茴村镇坐落在永城市城区东部,与城区相连。这里的居民大多居住在农村,也有一小部分居住在城区内或者是在城区边沿。特殊的地理位置,也使发生在这里的矛盾和纠纷纷杂且处理起来相当棘手,当地党委政府的信访任务相对较重。近年来,茴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创新举措,积极推行“6+X”工作法,将案件预审制度和信访专题会议制度相结合,不仅提高了信访案件的化解率,保障了信访人的合法权益,而且有效减少了上访案件的发生,为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探索了有益经验。 茴村镇党委书记朱建光告诉记者:“案件预审制度,即对每个信访案件先由信访案件预审委员会对案件事实、证据材料、办理程序和法律适用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坚持问题导向,拿出初步处理意见,及时发现案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防止发生越级上访和信访积案。” 所谓“6+X”,即由信访、司法、派出所、民政、土地、社保骨干和信访人属地主要负责人参与的预审委员会,被称为“6+X”组合。该镇党委要求预审委员会在处理信访案件时坚持“一案一策”,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查准查实案件根源,找出症结,对症下药。 该镇张老太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均已婚嫁。按照农村的习俗,张老太应该与儿子杜某生活在一起,可杜某结婚后,儿媳经常与张老太吵架,无奈之下,张老太与小女儿生活在了一起。可这一走,产生了母亲赴京、进省、到市长达4年状告儿子的信访积案。 原来,1998年第二轮土地承包时,张老太共有7.5亩承包田,分给了儿子3.3亩,剩下的4.2亩交由二女儿和小女儿耕种,但都登记在儿子名下。2014年,茴村镇开展小城镇建设,张老太的宅基和土地正好处在拆迁开发的范围。儿媳为了挣得更多利益,便强行把4.2亩耕地占为己有,并说这些耕地都登记在她家名下,不让其母亲和姐妹耕种。面对这样的亲人,张老太和女儿只好找政府说和,但是杜某油盐不进,谁说都不行。2015年镇财政所强行将4.2亩耕地变更到了张老太名下,但因粮食补贴变更姓名必须征得原补贴本持有人的同意,无奈,财政所又把变更过的土地退了回去。2015年,60多岁的张老太在女儿的陪伴下赴京上访。 茴村镇新一届党委政府创立预审机制后,及时将该信访案件列为预审对象。朱建光和镇党委副书记范玉锋召集预审委员会全体成员及信访人所在的村组干部,对信访人的案件进行汇商。大家一致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调查不充分,处理不到位,措施不得法。经协商制订了多种处理方案,并明确专人分头开展工作。办理人员从“法”和“理”两个角度,向杜某讲解侵占他人土地及不尽赡养义务的错误行为和应付的法律责任,杜某承认自己行为不妥,并保证从今往后做一个孝顺的儿子。 为保证预审案件处理意见的准确性,茴村镇党委还配套制定了定期研究信访专题会议制度,每月20日组织全体党政班子和预审委员成员,从“法”和“理”两个角度,阐述案件处理的不同意见。最后,以少数服从多数,形成党委政府对案件处理的最终意见,使信访件的处理结果真正经得起事实检验,让信访人满意。 据了解,自“6+X”信访工作机制建立以来,茴村镇的案件化解率和信访查结满意率实现了“双百率”。 永城市副市长邵明杰认为,“6+X”信访组合的特点,就是对群众反映的久拖不决或者解决起来难度较大的问题,集中大家的聪明才智,逐渐深入,最终找到问题症结所在。“6+X”工作法既体现出政府的重视,又标志着正义的威严,从而推动问题尽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