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他山之石

专题专栏
图片专题
他山之石
信访案例
政策法规
依法信访
党员教育
最新发布
《信访工作条例》解读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廊坊市信访局
2021年度全市信访系统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实况
疫情期间群众到廊坊市信访局信访相关注意事项
信访局长谈信访——霸州市委办公室副主任、联席办主任、信访局局长张增辉

深州市榆科镇强化“便民服务大院”建设 促使群众工作上台阶

来源: 本站日期:2015-11-05发布人:已浏览:6335

  群众工作是加强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近年来,针对农村“两强一弱”(群众增收致富愿望和民主参政意识强烈,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能力弱)的问题,深州市榆科镇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率为重点,扎实开展群众工作,着力构建以“四办两厅”(四办:三资托管办公室、信访办公室、星级创建办公室和综合治理办公室;两厅:便民服务大厅和三位一体调解大厅)为主要内容的“便民服务大院”,由群众工作站统揽、协调、监督,实行“一站式”服务,形成了“一站四办两厅”的群众工作新格局,拓展了服务职能,畅通了服务渠道,有效推动了党员干部“一转两强”(由管理转为服务,增强服务能力,强化自身素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中央、省、市领导多次到榆科镇调研指导群众工作,均给予了高度评价。2008年,榆科镇被衡水市命名为首批“平安建设三星级示范乡镇”,连续多年被深州市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12年被深州市评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榆科镇群众工作站2011年被衡水市评为“红旗工作站”。  一、强化自身建设,镇村联动筑平台  一方面,着力加强体系建设。榆科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专题讨论群众工作的趋势和重点,坚持把群众工作作为当前的一件大事要事来抓,详细制定了群众工作站(室)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推进方案,成立了群众工作站。群众工作站由镇党委书记任站长,负责领导全镇社会管理与群众工作。群众工作站下设“四办两厅”,全部在一个大院内集中办公,实行“一站式”服务。各村成立了群众工作室,并进一步加强了十户调解员队伍建设。构建了以“一站四办两厅”为横,群众工作室、十户调解员为纵,覆盖全镇、上下贯通、连接左右的工作网络,为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打下了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着力建立完善制度机制。为切实把群众工作抓好抓实,榆科镇针对群众工作站、室及“四办两厅”等部门的日常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工作人员考核、考评制度,并全部上墙,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设置意见建议箱、服务效能群众评价卡,对每个工作人员进行动态监督。结合机关效能制度有关规定,对群众评议差的工作人员实行末位淘汰制。通过制定和严格实施各项制度措施,全体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了真把群众当亲人、真为群众办实事的思想,群众的事再小也当成大事办,形成了群众工作按制度办事、靠制度推进的良好态势。  二、明确部门职责,发挥职能保稳定  榆科镇通过建立健全群众工作平台,充分发挥群众工作站统揽、协调、监督和考评“四办两厅”及各村群众工作室的职能作用,明确各部门职责,把各类社会管理职能纳入其中,实行为群众“一站式”服务,促进了榆科镇社会和谐稳定。三资托管办公室,对全镇28个村的资金、资产和资源进行全面托管,各村的大事招投标均由镇政府代理,增强了农村财务的透明度,约束了干部的行为,缓解了干群矛盾。信访接待办公室,坚持沿用了奥运安保时期的接访机制,每天有一名领导干部负责接访,并聘请我镇一位有威信、人脉广的退休老校长担任专职接访员,妥善解决各类群众信访问题。星级创建办公室,每月对各村平安星级创建活动进行一次考核,实行摘挂旗制度,按照“五好五无”的要求创建“平安乡镇”,按照“四好四无”的要求创建“平安村”,按照“三好三无”的标准考核“平安家庭”。通过星级创建,群众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综合治理办公室,对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作出部署并监督执行,督导落实“日排查、周调度”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指导社区矫正、治安巡逻等工作,同时负责处理内务资料和档案材料。便民服务大厅,将财政、民政、农业等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纳入中心管理,对交叉服务项目进行整合,为群众开辟了一条便捷、高效的“绿色”服务通道。三位一体调解大厅,整合国土所、计生委、武装部、司法所、纪检会、民政所等资源,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整体合力,集中力量处理复杂问题,对基层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十户调解员队伍,负责各村矛盾纠纷的日常排查化解工作。目前,全镇共有十户调解员625名,他们大多是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熟悉情况,认真负责,有问题能及时上报,有矛盾能立即调处,成为了群众工作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为群众安居乐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着力建设“便民服务大院”,打造“一站四办两厅”的同时,榆科镇还对原有的农村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进行大胆创新,重点实施了以“一章程、两公约”(村民自治章程,村民公约,村干部廉政公约)为主框架,以村民代表例会制度、组建廉政监督员队伍为基础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工程,建立健全了《村级民主议事决策六步工作法》《农村干部行为十不准》《村务工作六质询》《农村干部八问责》《农村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9方面15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管理干部,以机制约束干部,有效规范农村干部施政行为,加强群众监督力度,切实防止了侵犯群众权益、损害群众利益等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三、发挥平台作用,服务群众求实效  “便民服务大院”的建设,构筑了科学合理、高效便捷的为民服务新机制,切实解决了基层工作中的“梗阻”与服务“断链”问题,取得了初步成效。  1、乡镇职能转变驶入“快车道”。“便民服务大院”的建立,打破了乡镇征管农业税时期传统的七所八站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整合了人力物力资源,创新了机构设置形式,将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部门和基层站所,统一纳入“一站四办两厅”管理,变“管字当头”为“服务为先”,促进了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有效防止了推诿扯皮、办事拖拉现象,提高了服务效率。  2、党风廉政建设筑起“防腐堤”。“便民服务大院”的全面启动,推动了乡镇各项工作运转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有效提高了党员干部施政行为透明度,使各项事务的办理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杜绝了暗箱操作和滥用职权的现象发生,促使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勤政、廉政意识进一步增强,切实做到了群众明白、干部清白。便民服务大院成立以来,群众反映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不廉洁等问题的来信来访下降了85%,为新农村建设营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3、党群干群关系架起“连心桥”。“便民服务大院”为党员干部履行职能、服务“三农”搭建了坚实平台,也使党员干部在思想、行动等方面有了具体的制度约束,以“一站四办两厅”为载体,党员干部为前来办事和反映问题的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加强了党群、干群之间的感情沟通,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的发生,干部作风得到切实转变,为民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合理诉求得到及时解决,有效推动了党员干部“两强一弱”向“一转两强”的转变。  2011年以来,榆科镇共接待群众来访156起,涉及财政、民政、计生、新农合、土地等多个方面,各项问题均由各部门主管领导负责,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了妥善解决;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87起,全部及时调处成功;为各村托管现金932多万元,资产2200多万元,资源620余亩,受村委托代理招投标28件,为村集体增收减支8万多元,连续3年没有发生群众反映村干部不廉洁的问题;为群众办理汽车、摩托下乡财政补贴314件,补贴金额达27万元,办理家电下乡1258件,补贴金额达33万元,赢得了群众的拥护,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冀ICP备17021791号-1  版板所有:廊坊为人民服务网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裕华路226号
联系电话 :0316-1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