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新闻要闻

新闻资讯
新闻要闻
工作动态
最新发布
《信访工作条例》解读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廊坊市信访局
2021年度全市信访系统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实况
疫情期间群众到廊坊市信访局信访相关注意事项
信访局长谈信访——霸州市委办公室副主任、联席办主任、信访局局长张增辉

致富“宝葫芦” 好看有“钱”景

来源: 河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日期:2023-11-16发布人:admin已浏览:29

  (记者祝雪娟 武海笑)俗话说:“葫芦压窗台,财源滚滚来!”“葫芦”与“福禄”谐音,因此,民间常用葫芦来表示“福禄”,深受老百姓喜爱。大城县臧屯镇九间房村是远近闻名的葫芦村,和葫芦相关的产业也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产业。

  “这是掐丝葫芦、浮雕葫芦,是我们尝试的新工艺。这边展示的是传统的葫芦烙画,有笔筒、水杯,还有小天鹅造型的勒扎葫芦,漆艺葫芦等等。”日前,走进位于大城县九间房村的建兵精品葫芦工艺坊,架子上各种颜色艳丽、造型精美的工艺葫芦摆放得整整齐齐,村民苏建兵正在为前来参观的客商一一做介绍。

  大城县留各庄镇刘祝村村民刘军说:“我特别喜欢葫芦工艺品,今天特意过来,选几件葫芦作品,自己收藏或者送亲朋好友,都是不错的选择。”

  苏建兵是九间房村有名的葫芦种植加工能手,这些年他的“葫芦娃娃们”“走”到了全国各地,通过葫芦种植加工,苏建兵也发了家。

  “我从2013年开始种植葫芦,一开始只有几个品种,大亚腰、小亚腰等等。现在我已经发展到35亩地,种植了30多个品种。”苏建兵说,“目前,地里的葫芦都已经收获了,正在去皮晾晒中,品相好一点的入库进一步加工,品相次一点的就直接售卖了。”

  走进苏建兵的葫芦加工生产车间,犹如进入葫芦的海洋,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葫芦琳琅满目,种类样式繁多,成排结对地挂着、摆着,令人大开眼界。一串串已经晾晒好的葫芦挂在一起,金灿灿的煞是好看,还有的葫芦已经涂上了一层金漆,散发出金闪闪的光芒。

  “以前我们在自家院子里晾晒、加工葫芦,随着工艺葫芦越来越受到大伙儿的欢迎,销量逐步增大。我在2021年买了地盖了现在的库房和展厅,一共有600多平方米,实现了工艺葫芦的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年产值在200多万元,纯利润也有六七十万元,我们一家通过小葫芦发家致富了。”苏建兵笑着说。

  一个个葫芦胚经过打磨、晾干等几道工序,再进行墨刻、烙画等工艺的深加工,就会变成一件件工艺品,加工好的葫芦可以卖到几百甚至几千元。在非遗工坊,苏建兵的妻子于敏香正在创作葫芦烙画《马到成功》,两匹奔跑的骏马活灵活现。

  “我们最开始做的工艺葫芦只有酒葫芦,后来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推出了浮雕工艺葫芦和掐丝工艺葫芦,特别受欢迎。尤其是掐丝工艺葫芦,借鉴了景泰蓝的制作方法,上面这个颜色是纯天然的矿物砂,非常艳丽,再经过一些特殊处理,使它变得特别服帖,卖得特别好。”于敏香说。

  近年来,九间房村积极发展工艺葫芦产业,传承和发展葫芦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向政告诉记者,他们村从1995年开始种植葫芦,一开始只有两三户,以种植普通葫芦为主,后来发展成工艺葫芦、绾结葫芦、勒扎葫芦,从事人员也越来越多,发展到80多户,葫芦种植面积达1300亩,500多人参与到这个行业,年产值达到2400万元左右,葫芦成为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法宝”。

  在大城县,像苏建兵一样靠着葫芦种植或葫芦加工发家致富的村民还有很多。大城县立足资源优势,以“基地+农户+销售”的种植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葫芦产业,不断创新产品种类,拓宽销售渠道,初步形成了工艺葫芦种植、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等上下衔接的产业链条。截至目前,大城县葫芦种植面积3000余亩,带动加工、制作和销售等从业人员近千人,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

冀ICP备17021791号-1  版板所有:廊坊为人民服务网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裕华路226号
联系电话 :0316-1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