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新闻要闻

新闻资讯
新闻要闻
工作动态
最新发布
《信访工作条例》解读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廊坊市信访局
2021年度全市信访系统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实况
疫情期间群众到廊坊市信访局信访相关注意事项
信访局长谈信访——霸州市委办公室副主任、联席办主任、信访局局长张增辉

聚焦“国之大者” 攥紧农业“芯片”

来源: 河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日期:2023-05-15发布人:admin已浏览:45

  □郭雪营

  5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沧州市,考察了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他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要立足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积极发展深加工,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叠加影响,中国粮食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这个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必须抓紧抓实抓牢,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国有约1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是实现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唤醒这一“沉睡”的后备耕地资源,用好耕地存量的同时提高土地增量,就能实现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近年来,从渤海之滨到嫩江之畔,从河套平原到天山南北,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曾经沉寂的大片盐碱地上鸣奏出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的交响曲。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近年来,沧州沿海各县市在盐碱地推广种植旱碱麦100.2万亩。农技人员围绕旱碱麦种植中的种、肥、播、管等重点环节,建立了旱碱麦种植品种选用、土地整治、科学施肥、播种管理等生产技术全过程标准化体系,实施了30项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旱碱麦增产连年实现“步步高”,盐碱地变身“大粮仓”。实践证明,“藏粮于技”,科学育种,就能更好地突破耕地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使盐碱滩涂渐成丰收沃野。

  拔节向上,未来可期。聚焦“国之大者”,攥紧农业“芯片”,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中国人有能力解决吃饭问题,更有信心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从而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

冀ICP备17021791号-1  版板所有:廊坊为人民服务网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裕华路226号
联系电话 :0316-12343